私塾有悠久的歷史。人們一般都認為孔子在家鄉(xiāng)曲阜開辦的私學即是私塾,孔子是第一個有名的大塾師。追根溯源,私塾是從更早的塾發(fā)展過來的。西周時期,塾只是鄉(xiāng)學中的一種形式?!秾W記》追述西周的學制說:“古之教者,家有塾、黨有庠、術有序、國有學。
”當時,學在官府,官師合一,塾的主持人是年老告歸的官員,負責在地方推行教化。私塾的學生多六歲啟蒙。學生入學不必經(jīng)過入學考試,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,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,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個頭或作一個揖后,即可取得入學的資格。
私塾規(guī)模一般不大,收學生多者二十余人,少者數(shù)人。私塾對學生的入學年齡、學習內容及教學水平等,均無統(tǒng)一的要求和規(guī)定。私塾的先生叫孩子們,識字、讀書、作文、寫字這四項、在古代寫字一直是被看作很重要的六藝之一。
學生寫字,先生要手把手的先教描紅,慢慢的再到臨摹字帖,還偶爾抄書。默書,這樣在練字的時候還能熟悉文章。私塾的教學時數(shù),一般因人因時而靈活掌握,可分為兩類:“短學”與“長學”。教學時間短的稱為“短學”,一般是一至三個月不等,家長對這種私塾要求不高,只求學生日后能識些字、能記賬、能寫對聯(lián)即可。